.引言

盆景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之一。中华文明古国,历来就爱好自然的本性,盆景的本质就是自然风貌与自然精神的再现。

彭春生先生是这样定义盆景的:“所谓盆景,是在我国盆栽、石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在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中央,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这门造型艺术称之为盆景。盆景仿效大自然的风姿神彩、秀山丽水,于方寸盆间,尽显大自然物气变换,树木荣枯的四时景观,让人从中感悟无穷。历代文人雅士喜爱以盆景点缀生活,陶治情操。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滥觞于六朝,起源初唐,发展于宋代,兴感于明清。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盆景和花卉业又进入了新的兴旺时期,我国曾举行过多次盆景展,让参观者赏心悦目,亲身体会到不是自然胜自然的景地。现代生活使更多人渴望亲近自然,于屋中置一盆景,既古雅而又显得富有生机。

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过园艺师的构思设计,造型加工,精心护养而成。把它布置于飓尺盆中,“缩地千里”、“缩龙成寸”,可以展现大自然无限风光,所以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它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色彩和意境。

从某种概念来讲,盆景也是美学、文学和科学的综合体。所谓美学,盆景的制作要给人以美的欣赏,古雅秀美,神韵生动,耐人寻味;所谓文学,盆景造型构思,有诗情画意,有高低层次,有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反映出较高的文采水平;所谓科学,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为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及生长发育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制作它必须掌握园艺科学的知识和进行长期的艺术加工以及养护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它的生存和优美姿态。

中国盆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欣赏习惯的影响,出现了异彩纷呈的造型形式和各具特色的加工技艺。不同的创作者,由于生活阅历、思想方法、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往往在作品中表现出富有修改的艺术特色呈现出个人风格。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脉深厚,各地地理、气候、植物、石种以及其材料不一,创作技法又各尽其妙,受历史文化、艺术鉴赏、风俗民情的影响,反映在盆景中的树木形态及山川风貌亦有明显的区别,使中国盆景不论在树种、石种、造型或所体现的意境,风格迥异,形式多样,韵律深邃,绚丽多姿,构成地域特色,形成各种流派,汇成中华民族的盆景之精华。

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和风格有:扬(扬州)、苏(苏州)、岭南(广东)、川(成都)、海(上海)、徽(安徽)、通(南通)、浙(杭州、温州)等流派,湖北动势盆景、福建榕树盆景、徐州果树盆景也以其独特风格自成一体。

近代盆景的迅速繁荣,地方风格不停涌现,盆景艺术得到了不断创新,盆景材料日益丰富,我国盆景的新类别也逐步产生,现在大致可分为树桩盆景、山石盆景、树石组合类盆景、微型组合类盆景等。现在可分为下列七大类:第一类:树桩盆景。树桩盆景简称桩景,泛指观赏植物根、干、叶、花、果的神态,色泽和风韵的盆景,一般选取姿态优美,株短叶小,寿命长,抗性强,易造型的植物,以山石、人物、鸟兽等作陪衬,根据其生态特点和艺术要求,通过修剪、整枝、吊扎或嫁接等技术加工和精心培育,长期控制其生长发育,使其形成独特的艺术造型,在盆中表现旷野巨木或葱茂的森林景象。有的苍劲古朴,老干扎枝;有的枝叶扶疏,横条斜影;有的亭亭玉立,高耸挺拔。桩景的类型有直干式、蟠曲式、横枝式、悬崖式、垂枝式、提根式、丛林式、寄植式等。采用的手法不同,其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各有千秋。

第二类:山水盆景。山水盆景亦称水石盆景,是以各种山石为主题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为范本,将山石经过雕琢、腐蚀、拼接等艺术和技术处理,布设于雅致的浅盆之中,缀以亭榭、舟桥、配植小树、苔藓,构成美丽的自然山水景观,展现悬崖绝壁、险峰丘壑、翠峦碧涧等各种山水景象。山石材料一类是质地坚硬、不吸水分、难长苔藓的硬石,如英石、太湖石、钟乳石、斧劈石、木化石、九龙璧石。另一类是质地较为疏松易吸水分,能长苔藓的软石,如鸡骨石、芦管石、浮石、砂积石等。山水盆景的造型,有孤峰式、重叠式、疏密式等。山石材料的质、纹、形、色不同,运用的艺术手法和技术方法各异。因此其表现的主题和所具的风格各有所长。钟乳石盆景着重表现岫岩幽洞,奇峰突起的桂林山水之美,砂积石盆景再现“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险”的壮丽奇观。山水盆景,小巧精致,意境深远。其制作要侧重于艺术境界。无论是层峦叠嶂还是波光岛影,都应能表现出锦绣壮丽、幽远意长,所谓:“一夕而江河万里,一峰则太华千寻。”

第三类: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主要以植物、山石、土、水、配件等为材料,通过加工、布局,采用山石隔开水土的方法,在浅口盆中表现自然界那种水面、旱地、树木、山石兼而有之的一种景观盆景。第四类:花草盆景。以花草或木本的花卉为主要材料,经过一定的修饰加工,适当配置山石和点缀配件,在盆中表现自然界优美的花草景色的,称为花草盆景。第五类:微型盆景。一般树木盆景的高度在0厘米下,山水和水旱盆景的盆长不超过0厘米的这些盆景,称为微型盆景。第六类:挂壁盆景。挂壁盆景是将一般盆景与贝雕、挂屏等工艺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创新形式。挂壁盆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山石为主体,称为山水挂壁盆景;另一类以花木为主体,称为花木挂壁盆景。第七类:异型盆景。异型盆景是指将植物种在特殊的器皿里,并作精心养护和造型加工,作成的一种别有情趣的盆景

欣赏盆景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室内陈设盆景,使人顿觉生趣盎然;斗室之中,能领略到旷野林木的景色,自然山水的风貌,令人心旷神恰而豪情满怀,既陶冶了性情,又增进了艺术的素养。优秀的盆景作品,能振奋人们的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这就是“寓教育于艺术”。当我们在盆景中看到刚劲挺拔、体态矫健的松柏和凝霜傲雪、姿态优美的梅花时,常常为其坚贞高洁的形象所激励;当我们看到千姿百态的黄山奇峰和山青水秀、突兀峥嵘的桂林山水时,往往会更加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热爱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因此,爱好盆景艺术,并不是什么“玩物丧志”,或无聊消遣,而是“玩物养志”,提高气质素养。工作之余,尤其在紧张的劳动之后,欣赏一下盆景,实在是生活中的一种很好的调剂,对于身心的健康十分有益。能亲自动手制作和培植盆景,欣赏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则更有无穷的乐趣,还能增长许多科学知识。优秀的盆景作品能给大家带来振奋、赞叹和享受,并具有导向性。这无疑是一件好作品应该具有的影响性。创作需要借鉴,需要充实,需要开拓,愿我们一起努力,多创作好作品,为我国的艺术园地增加绚丽的光彩,为我国的盆景艺术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作出应有的贡献。

2盆景的发展现状

盆景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汲取了中国古典诗画艺术的精华,与自己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运用“咫尺千里”、“缩龙成寸”等“小中见大”的手法,把树木花草、山石水土等物质材料布置在盆盎中,以优美的造型和深远的意境再现名山大川及诗情画意的图景。因此,盆景之美是自然美、艺术美、意境美的有机统一体。盆景是以自然物体为材料的,其中植物又具有生命的特征,因此自然美是盆景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盆景是一种边缘艺术,它是综合吸收和运用园艺、绘画、书法、诗词、制陶、雕塑等艺术手段,利用活的植物和山石等物质材料,在盆钵一类器皿中,通过对自然情景再现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感情的造型艺术。[]它在植物栽培加工技术上要求很高,小小盆盎,一撮之土,盈尺之树,要它生长良好,已非易事,而多年老桩,能技干虬曲,提根露爪,叶茂花盛,更为难得。故盆景确是“高等艺术”,有生命的“艺雕”。

盆景艺术的自然美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素材美,二是技艺美,三是布局美。自然美是盆景具有诗情画意美的基础。如果花草树木气息奄奄,山石树木雕琢痕迹明显可见,就谈不上盆景艺术的诗情画意了。

中国盆景的造型并是把具体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作机械地摹仿,而是将大自然的山水、树木景色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并进行艺术加工,在师承画理、深入造化的基础上,使组成盆景的各物在形态、气势、情趣、色彩等方面互相协调一致、主宾相从、虚实相宜、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藏露得法、顾盼有情,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诗画境界和凝聚大自然景色的艺术境界。这种大自然的景色经过艺术加工后而产生的美,就是艺术美。艺术美是盆景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平时所说的盆景造型好坏,即指是否具有艺术美。盆景艺术美可以通过不同的造型式样表现出来。如贺淦荪先生的《风在吼》盆景,作者运用创造性的技法表现风动势,使一般欣赏者都能从中领略到朔风怒吼、浊浪排空的自然景象。

“艺术性是通过形象反映生活、反映思想情感所达到准确、鲜明、生动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程度。”[2]盆景作为一种艺术,要使人们在欣赏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景,而且通过景激发出美的感情,美的意愿,美的理想,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领受景外之情,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境地。意境美对人们的感染力是很大的。它使盆景作品耐人寻味,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由于盆景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已经将自己的感情融化于景中,当观赏者进入这种美的感情、意愿和理想的境界时,就能与盆景作者达到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意境是盆景艺术的最高境界。它是建立在画境的基础上的,二者互相渗透,很难分开。意境有时还借助盆景的题咏来表现,因此欣赏盆景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表现意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借助自然材料本身的寓意表现盆景的意境,如岁寒三友松竹梅盆景等;二,运用巧妙的构思和完美构图形式创造其意境,前面已作论述;三,借助作品题名和诗词题咏突出、深化作品的意境。一个恰如其分的题名,不仅能点化作品的诗情画意,而且能诱导和启迪观赏者与作者的情感的融会贯通,引起强烈的共鸣。盆景的题名,必须充分反映作品的意蕴,这就要求盆景作者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概括能力,努力表达主题思想、弘扬时代主旋律,出自自古诗词的,也应与诗词原有整体意象相符。另外,要充分体现盆景的意境美,还必须注意景、盆、几等的合理配置和周围环境的烘托,如高几配上高筒的悬崖型盆景,更显其险峻;丛林树石置以矮座,以显树高林深。在不同环境中的陈设,要具体掌握盆景的“雅”“势”二字,切忌喧宾夺主。

横向比较中外盆景的艺术特征,有助于对中国盆景艺术性质的理解和认识。与中国绘画理论一脉相承的盆景创作同为散点透视原理的运用,同为写意性艺术语言。中国盆景的创作往往是创作者在观赏了大量自然景观、园林并娴熟诗词等文化知识基础上,依据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其创作过程分为作者日积月累长期对大自然万物的采风,经对记忆中美景的整理、筛选逐生审美感兴而显现“意象”,依据“意象”而创造出表现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我国的“文人树”盆景是源于仿中国古画家“文人画”笔意的盆景另类“文人树”,与中国画可谓异曲同工,同样用最少的“笔墨”描绘景物的神韵。它的特征一般是这样的:在树桩盆景中往往表现为耸高、清瘦、潇洒、简洁,在树干五分之三以上部分布三至四个枝条,其中较长一枝弯曲并呈垂直而下状,在未翘梢起的基本型”[3]。文人树往往以个性生动、鲜明且技艺精湛的艺术形象,为自古中国知识分子清高、自傲的志向和独往独行不羁的人文精神追求,作了最好的注释。也同样注释了作者的审美意象。

渊远流长的中国盆景,经过不断弱化其园艺性,强化其艺术性的传承,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行为,即通过盆中之景在体积、色调、明暗、曲直、动静、疏密、虚实的对比等艺术语言的运用,营造出鲜明、生动、准确的“意象”。其基础是“象”也称物象,如盆中树桩、山石的外在视觉形象;“意”即心象,指人超越性的主体情感,充满主观色彩的联想。具整体性、多义性和独创性的“意象”,是创作的支点,是创作某种形象的动机与目的。中国传统艺术如中国绘画、古典园林等包括盆景创作,都强调“意在笔先”。盆景艺术利用艺术的载体--树桩与盆钵、权桩与树干、树干与枝条、枝条与叶、树冠与干与根以及配件、题名等盆景艺术元素,有机地组合为“立体的画”、“无言的诗”,实践着中国盆景的艺术性特质。可以讲,艺术性是中国盆景的特有性质,它排斥一切没有意象的作品。

近年来,我国盆景艺术的发展得到了大家充分的肯定,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令人欣慰。但是众览现实我们不难发现,盆景艺术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创作开拓性方面还有待于提高和改进。盆景艺术的发展是需要通过创作来推动的。没有创作就没有进步,创作的思维文化越丰富、越多彩,艺术的发展就更加进步和成熟。因此,创作的重要性在盆景艺术的领域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此我们不可轻视。

盆景艺术的发展、提高和创新,决不能忽略盆景理论的研究。除要钻研园艺栽培和造型技术外,更要强调美学的指导以及和文学、诗歌、绘画等艺术的结合。盆景作者必须注重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跟上时代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来。时代在进步,艺术要发展。今天盆景的欣赏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如果还停滞在古老的传统上,没有时代特色,没有新的突破,内容陈旧,泥古不化,形式千篇一律,则会使欣赏主体越来越少,使艺术失去生命力而被时代淘汰。传统形式的盆景加工造型过于烦琐费工,影响在盆景爱好者中的普及。因此,现代盆景应和现代的美学思想、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相协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年9月至0月,国家城建总局在北京主办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盆景艺术展览”,展出各类盆景00多盆。这以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每隔数年,举办一次“中国盆景评比展览”,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使中国盆景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迅速发展.同时,我国盆景界积极参加国际重大展览,利用各种机会宣传中国盆景艺术,使中国盆景走向世界,并在国际盆景界享有盛誉。但是和日本盆景界在国际上的影响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不足之处。从年以来,日本通过各种形式与各种渠道向外扩大本国盆景的影响,在国际上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日本盆景界经常派遣盆景高级专家赴国外讲学,进行制作示范表演,帮助成立盆景组织等。目前,在世界上的欧、北美、南美、大洋州以及南非等盆景发展较快的各国都能看到日本盆景的影子。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盆景的国际形式非常严峻。[4][5]

3盆景的起源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联系

据现有考古、文献记载,盆景起始于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浙江省余桃县河姆渡新石器贵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一片五叶纹陶片,陶片上刻有一方形陶盆,上栽形似万年青的植物,说明早在公元前万年至公元前4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将植物栽入器皿供作观赏。[6][7][8]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出现绘有一陶质卷沿圆盆,盆内栽有六枝红花,置于方形几架之上,植物、盆盎、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形象,特别是几架的使用,说明早有东汉就已把盆栽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在盆栽之沿革中记载:“盆栽往往以石配景,奇岩怪石之爱玩,始于宋时。”毫无疑问,宋代之前我国盆景已经出现。[9]

但是,众所周知,严格意义上的盆景艺术是在多年前的唐代出现并得以发展的。唐代统治者实行以诗赋经学取仕的科举制度,使诗歌艺术发展盛极一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绘画等艺术的空前发展。盆景艺术作为一种如诗如画的有生命的艺术,就是当时的文人、画家将自己的诗情画意融于盆景创作中,借助树木、山石等物质材料,在盆中创造如画一般的构图,体现诗一般的意境,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一切都是诗化了的,能令人心旷神怡、尘念顿消。正是这种“触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画艺术,使形成于唐代以抒情写意为主题的盆景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成为中国盆景艺术美的“质”之所在,并一直延续至今。盆景创作必须先进行立意构图,对创作的作品内容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构思,做到胸有成竹,然后依题选材,因材施艺,运用自己深厚的画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栽培技艺,在盆中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画面,赋以自然的灵性和作者的情感,一气呵成,使作品既形似又神似,取得传情达意的效果,盆中的诗情画意也自然而然地充分体现出来了。如贺淦荪先生的《风在吼》盆景,作者运用创造性的技法表现风动势,使一般欣赏者都能从中领略到朔风怒吼、浊浪排空的自然景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4研究盆景与古典诗词联系的必要性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盆景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优越作用。在各城镇的园林单位和庭园、公园、小游园、公共绿地,以及疗养院、宾馆、住宅等处,都可见到盆景的陈设,它几乎已成为美化环境不可缺少的一种园林设施。随着社会经济化的发展,盆景也走上了商品化的道路。但是在盆景大量商品化的同时,却逐渐忽略了其原本应有的特色及文化艺术境界。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对今天的盆景创作而言,应遵循“规律有共性,创作无定型”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因情有别,因题格变”,充分发展个性,摆脱固定模式,创立新风,不拘一格地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作品个性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

现在,以景寓情、感物咏怀则是中国盆景艺术发展过程中日益明确的创作宗旨。历史上业已形成的传统盆景美学观念,至今仍在左右着中国盆景界。传承至今富于诗情画意的盆景,其骨子里渗透着一种阴柔之美,但在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的今天,渐凸现出缺少时尚元素的缺憾。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对盆景艺术进行现代性的阐释和运用,将成为实现从盆景大国向强国转化的关键。因此如何使盆景在能够适应我国甚至世界经济化发展的同时还能将一些时尚元素溶入盆景创作,是当前盆景创作所必须要考虑的内容。我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丰富悠远,它和书画及园林艺术(包括盆景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念与审美意识,它们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共同发展。而诗画艺术对盆景艺术影响尤深。尤其是山水诗、写意画,在表现手法与形式上,多以有限的笔墨,状写广阔的自然景象,表达深远的精神意蕴;常选择典型的局部特征,表现余韵不绝的意境,把整体形象寓于欣赏者的想象之中,以形神兼备,传情达意的拟形拟态来实现“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盆景大师周瘦鹃以笔耕为业,又精通诗画,加之酷爱园艺,又进而潜心研究,他所创作的盆景,遵循“六分自然,四分人工”的要求,既仿照古今名人画意,又自出心裁,达到雅而不俗、景意含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0]。周老先生就曾说过:“凡是制作盆景的高手,必须胸有丘壑,腹有诗书,多看古今名画,才能制作成一盆富有诗情画意的高品。”中国盆景艺术之美和它的高度艺术成就,不只是体现在“树木盆景之古朴典雅,山石盆景之雄秀多姿”的自然美基础上,而更是体现在它的整体空间意象的内涵——诗情画意和传统文化背景的魅力。

盆景艺术作为一种极为生动的有生命的文化信息载体,物化着创造者的空间意识、审美观念、人生情趣、和艺术修养。当代优秀作品如《秋思》(贺淦荪)、《烟波图》(赵庆泉)、《春江水暖鸭先知》(姚乃恭)等无一不是借鉴中国诗画艺术的上乘之作。正是有了那些富有诗情画意的盆景作品,才使中国盆景艺术区别于西方盆栽艺术,不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中国盆景艺术都独树一帜,著称于世。因此,诗情画意作为中国盆景艺术永恒的美学主题,是值得盆景艺术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

5古典诗词《山中·王维》鉴赏及盆景转化

5.《山中·王维》鉴赏

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5.2盆景转化

5.2.盆景类型选择

在这首小诗中,诗人选择白石散露的小溪,山林间稀疏点缀的红叶和一望无际的翠绿色,用一条山径和一位行人把它们联接起来,构就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中初冬风景画。这幅优美的风景画极具冬的情韵,却无冬的肃杀,而仍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这其中的意境用盆景来表现的话非山水盆景莫属。黑松枝干横展,树冠如伞盖,针叶四季浓绿,冬芽银白色,四季皆宜观赏。多年培植的黑松盆景,树姿古雅,呈龙蟠凤迤的奇姿,老干苍劲,虬根盘曲,呈现出一种坚忍不拔的生机。树枝雄健粗犷,枝干劲曲,叶丛苍绿;经抑制生长,蟠曲造型,姿态雄壮,高亢壮丽。[2[3][4]因此,诗中的空明翠绿用黑松的苍翠来表达,而“红叶稀”则用枫叶来表达。做盆景用的黑松,一般取材于林地边缘土质瘠薄的风口处。[5]

5.2.2盆景造型的选择

作为造型艺术的盆景一般只能表现出物质的形态,而其构成的意境才能表现出作品的动态,由这两者共同作用才可塑造出形神兼备的盆景作品,但却不能超过那一刹那间的物态和景象。而气韵则是每个创作者在整个盆景造型过程中的一种追求。气韵对鉴赏者而言,是他所面对的作品给予的即是整体而又是极细微的感受。在盆景造型中,当以气韵为内在主导,作品所产生的生动感是气韵的外在表现形态。当以气韵为第一造型追求时,必须以气为主,气韵统一。艺术意境的创构是使客观景物作主观情思的象征。我们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仪态万千,都不是一个固定的物象轮廓,只有大自然中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现我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种微妙境界的实现,端赖艺术的显现,绝不是纯客观而机械地描摹自然,而当以“心匠自得为高”。

在进行盆景造型时,不但要注意选择最佳的形式,最佳的角度,最佳的姿态外,还要选择最佳的时间、方法、工具和良好的立意构思。[6]盆景创作也因其局限性而不能随心所欲,所以盆景的创作不能凭一次反映在精神上的观照对象即可完成。若一次在精神上的观照对象已经消减,或超出第一次观照对象的范围,而任其勉强继续下去,则所成作品就会如苏东坡所说“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了。盆景创作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其表达的意境和精神层面也是时隐时现的。最初创作时的各种考虑,只有经过时间的梳理才可得到澄清。原来的设想再度得到集中与提炼,于是已经创作的盆景作品将再一次进行更加成熟的酝酿,创作也将再一次开始。优秀的盆景作品莫不沿着这样的轨迹而反复创作和培植养护,一枝一叶中都包含年功,才能逐渐达到一种元气淋漓的境界。

在本创作中,整体造型中主要以表现绿的空明、红的点缀以及溪水的湍流为主,间或可以在一些细节稍加点缀装饰,如人物、小鸟、房屋等。

5.2.3山石选材

山水盆景是山、石、草、树在盆盎中排列组合所构成的景观,山石材料是山水盆景创作的主要素材,山石种类繁多,大都从大自然中采掘而得,其质地、色泽、皴纹都具有天然本质。选材时,首先要注意应根据石材的自然特征,确定其适合作那种自然景观的造型,如果选择的是一组皴纹直立简炼、形状长条、轮廓自然的砂积石为一盆盆景的素材时,肯定地说,这些素材最适宜作剑峰峻峭、高耸挺拔的造型景观,选材时要注意,素材的质地、种类、皴纹一定要统一,一盆盆景,最好只用一种类别的素材,色彩不可差异太大。选石一般多选钟乳石、英石、灵壁石、斧壁石、树化石等,其纹理花样繁多,根据石料和纹理挑选出具有瘦、漏、透、皱、峰、峦特点、有象形感的石子。在本盆景创作中,山的整体轮廓勿需太多山石,只需在表现溪水时稍微添加一些白色散点石即可。

5.2.4配种植物与配置小景   山石盆景的石山制作完毕以后,还要着手种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藓和配置一些人物,小鸟、亭台、房屋、小桥、小船等,用以点缀,使石山变幻无穷,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

配种植物和配置小景,不但要符合山石和草木的比例,还要注意色彩的和谐,不能任意安放,而要有选择、有计划地分布。在山石的缝隙、阴暗面和山脚的地方栽植一些常绿的小草木、青苔、以及配置必要的人生、舟楫、桥梁、亭、榭等,以丰富山水盆景的内容,增添生活气息,使内容和形式达到调和统一。

在本例盆景设计中,山石无须大量配置,而是更注重植物和小景的配置。其中山中小路、山中溪水、磷磷白石、稀稀红叶以及在山中缓缓漫步的人物都是制作的重点。

5.2.5盆钵的选择

盆不仅是景物的容器,也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要使盆景画面优美,就要选好盆。选盆要从盆和植物的两方面同时考虑,盆的样式、大小、深浅、色泽等,必须和植物的形态、大小相适应。盆与景的配用,大小比例要恰当,色彩要协调,形态要相称,选盆要依造型和植物种类而异:如大树桩用盆肯定要配大而深厚的,且用方盆显得棱角分明,庄重大方;微型盆景则用盆小巧精致;山水盆景等应用浅的长方形、椭圆形且色泽较浅的瓷、石质、水泥、玻璃盆等,以充分展现“烟波茫茫、云浪浩浩”的景观等。在选盆的过程中,怎样使外形因素与内在含意的配合惟妙惟肖,相得益彰、恰到好处,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尚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改进.

在这里,我们做的是山水盆景。山水盆景因其景观留有大量水面,点缀有低矮的散点石等,因此一般选用盆沿极浅的大理石水盆,水盆形状视石材的形状及色彩、造型等而定,可选用椭圆形、圆形、长方形等,色彩一般都选用白色。在此我选用浅的椭圆形盆;因为所要制作的盆景颜色绚丽,色彩浓绿,为了进行更好的色彩搭配,我选用汉白玉盆。

5.2.6几架的选择

在中国盆景艺术中,有“一景二盆三几架”的说法。几架配置得宜,可与盆景相映成趣,更充分地表现出盆景的艺术效果。

对于山水盆景来说,一般选用低矮的基座式几架或自然古朴的低矮树桩几架。

5.2.7山水盆景的保养

山水盆景平时应放在半阴阳、向南通风而又方便观赏的地方。夏季气温高,不宜久晒,必须遮挡烈日,以免附石的幼小植物旱死。另外还要确保盆中不能断水,而且要经常换水,保持水的清洁;硬石盆景还要在山石上经常淋水,使山上的植物不缺水,以保持青苔和草木的青翠。如植物生长旺盛,同样要进行修剪、整容。

结论

由本设计可以看出,将中国古典诗词转化为盆景是完全可行的,并且是符合盆景发展要求的。在转化时将一些时尚元素添加进来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也是盆景创作所必须的创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可以转化成为盆景的。想要将其转化为盆景,诗歌里就一定要有真情实景,而且其意境也要优美。这是最基本的,否则这首诗就不适合转化为盆景。在将诗歌转化为盆景时,盆景的整体造型、选材、小景配置等技术关键尤其重要,一定要使其符合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

关于绿林盆景

.

爱盆景爱生活,长按下面二码加我希望与更多盆友交流!

个人

欢迎访问老崔绿林盆景淘宝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nianqinga.com/jwfgng/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