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一年产品生涯,有三次,我想离开这个职业,最后一次定格,是在上个月。第一次:那是我刚做产品经理半年的时间点,凭借着十二分蛮力,进入一家有十几年历史的互联网公司,任职产品助理,所负责的产品已经存在了好几年,每天做着修修补补的事情,大公司体制下,一个项目要排好多天才能进入开发,对接的设计团队没资源,界面设计图一拖再拖,我一点办法也没有。怎么办?能怎么办?我为什么要做产品经理?我是要来改变世界的,而不是把丑陋的页面变美一点,这不是我想要的产品工作。凭借的积极和出色的责任心,老板给提前三个月转了正,但我还是决定离职。原因很简单:我想要改变世界,我要自己主宰一个产品,再也不想缺这资源,缺那资源的做事了。经过半个多月仓促的筹划和调研,入职第六个月,我给招我进来的领导,提了离职。领导当时很诧异,知道我要创业,挽留不住,送了我一本书《精益创业》,他说要失败了,再回来也行。我很感谢领导,但我在内心里告诉自己,即使失败了,也不要回。那时,我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离职创业檄文:创业,想为中国商务社交市场做些事情_李三科_新浪博客当时在微博上传播的特别火,很多超级大V也转发了。创业热火朝天的年,微博的聚光灯下,好几十家创投机构私信我要聊一聊,从IDG,经纬到红杉,真格。面对一个个尖锐的问题,我一点准备都没有:干就完了,想那么多干嘛?但这显然不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年少不知聚光灯

的时间,会那么短,一下,就那一下。潮水退去,花光了捉襟见肘的积蓄,开始借钱,终于裸泳不下去,来北京被上的第一课,学乖了。灰溜溜的回去继续做产品经理。第二次:是在我做产品经理三年左右的时间点,有幸搭上了公司飞速发展的火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连融了两轮资,算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现在也是),而我带团队负责公司在移动端的探索业务,接连做了好几个嫁接公司Ai技术的App,有收效很好的,也有不好的,在公司融完一轮大钱之后,公司决定不做C端探索了,重仓B端技术服务提供商,就是往后都卖Ai技术授权了。当时我就很方,加上后来进来的同事,都清一色的顶级名校硕士,在这个一大半清华本硕技术大神的公司里,情商和智商被碾压到地上摩擦摩擦。那是我第一次遭遇职业生涯上的危机,没有找到做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眼看着被新人在产出和情商上碾压,公司战略调整,原有业务被出售,多重压力下,长久失眠,无可奈何的焦虑充噬着每一个清晨。终于还是,崩溃了。职离的很匆忙。被产品经理伤透了心,没有任何竞争力,带着剧烈的伤痛,我回杭州了,这里有我阿里的老大哥,好兄弟。我想开始重新做业务,做业务可以认识很多老板,关系在,可累积,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没待三天,又回北京了,因为当初离开业务一线想做产品的执念,依旧还在。回不去,又找不到产品经理正确的路。那个元旦,我躺在洱海边上,喝了一整天的嘉士伯,阳光好刺眼,隔着墨镜都能透过来。大理洱海·双廊一家民宿闷在家里两个多月,一直出不来。我再次回到杭州,找我当年的主管,在他宽阔的办公室里,嫂子用她新学的方法,帮我梳理了当下的窘境,不断的问我:你想要什么?你能舍弃什么?什么对你来说最重要?什么对你来说看似重要,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就是这张平衡轮法则:

文章链接:选择的智慧--“平衡轮法?则“一番梳理下来,有如当头一棒,原来,我最想要的,还是「成长」,那么我就应该去那些最能让产品经理成长的地方,就是那种产品经理要能主导的公司。我没有错,只是后来错了场。我把当时所有市面上的大行业,做了个梳理:按照Excel表格的维度,给每个行业打分:这个行业是否蓬勃发展?这个行业场是否足够大?这个行业是否产品经理主导,或者说重要?这个行业我是不是看得懂,是不是喜欢,擅不擅长?.......在一番细致的推敲下,我发现对二手车这个事情,挺感兴趣的,自己本身就很喜欢自驾,买过车,卖过车,单凭这一项体验,就可能超过很多同行,遂开始在二手车赛道挑选头部公司。从入职的第一天开始,就开始了我产品生涯最稳定、最扎实,最快成长的三年。这三年时光,也可以说是我做产品经理最开心的三年了。第三次:年初,在经历了半年多的思考和筹备,抱着每个月只要有一万块的收入,我从优信离职,开始了第四次创业。大概是预期比较低,做起事来,没有负担,很认真的回答产品经理的问题,很用心的给每一位同学上课,因为是一对一的来上,能够帮到照顾到大家的方方面面,所以收效都还不错,看着一个个产品offer上岸的喜报,开心的同时,逐渐有些飘。年,我毕业的第十年。在想:是不是还可以做点更有价值,帮助到更多人的事?特别是那些可以让自己在退休后,还可以干的事?(实锤是个闲不住的人)我开始思索哪些事情,在我的价值判断体系里,属于「更有价值,能帮到更多人」的事?无意中,看到这张图:人生的意义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世界需要什么?可不可顺到手赚点钱?每一个忙碌完的回家路上,新点子从脑海里不断飘过。最让我萦绕的,还是:电影。高中以前,我喜欢看书,各种各样的文学书,能找到一切地方的书。大学以后,我喜欢看电影,一部接一部的看,拉了个Excel表,把历史上最经典,最好的电影,都放进这张表格里。这里头有很多电影是黑白的,还有很多没有声音,但却很好很经典。在电影里,我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电影里,也获得了很多勇气。在我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看过的某部电影,获得前行力量。几年前写过一个短文,记录了那些我喜欢的电影:想要充实自己,有哪10本书或者10部电影值得推荐?这些好电影的导演,演员,很多都已离开人世,但他们却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很好,非常好,这符合我对「更有价值,能帮到更多人」的所有定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我把所有业余的时间,都用在了电影这件事情上。写小说投稿,写剧本参加比赛,报考电影学院的导演进修班,花了挺多钱,在一个付费约人请教电影的平台上,我把这个品类里能见的人见了个遍。让子弹飞的编剧,执导顶级明星电影的导演,北电的教授,都给我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可能是因为在网络上回答产品经理问题,写的很专业,大家给予的正反馈,我刚好接住了,我自信的以为,凭借努力,可以把优势平移到电影创作行业。虽然中间也经历过很多不好的事,但我心里,依旧相信,只要努力,也许这碗饭,可以吃。时光抵达了年的2月。那天去朋友家里参加他组织的音乐鉴赏会,主分享嘉宾是一位顶级音乐家。从小学音乐,本科去了北大,参加了校合唱团,在很多个国家的重要活动中表演,硕士去了伯克利音乐学院,博士又在中央音乐学院(或北大没记住)读了,师从非常泰斗的音乐大师,现场给我们展示了一首他老师去世后,他很难过,花一晚谱曲的歌,和着老师的词,优美极了。音乐分享会现场听完他演唱,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那画面,特别美。这就是我想要的,是我N年之后,想过的生活。整个下午特别美好,晚上大家一起吃火锅,席间,音乐家说他和朋友刚在中关村开了个少儿音乐培训机构,先恰个饭。梅林提起自己高考完,用DV拍的短片和自己写的歌,发给北大搞音乐的大神学长点评。当时我就凝固了。我花了%的力气,坐到了一群北大人中听大家聊音乐,聊电影创作,但发现这些大神从很早很早就开始积累了。那我凭什么,仅靠一两年的热情,就可以把电影的事情做好吗?也许我全力以赴十年,才能勉强到他们现在的地步。到那时,我多大了?我的体力,我的悟性,我的时间,允许吗?那个时间点,我再开始靠音乐,靠电影能养活自己,能养活一家人吗?从火锅店出来,我顺着漫天大雪走了很长的路。我在想这三年怎么了。虽然是业余时间,没影响正常的培训工作,但我内心,还是特别的难受。关于「积累」,我想起了:1、在我读初一的时候,学校买了两台电脑,那时候还叫微机,恰好表姐是刚毕业调过来的微机老师,有段时间让我每天课后都去下微机室,教我打五笔。我应该是那个初中,最早接触微机电脑的孩子了。那会是99年,用的还是windows98的系统。2、初三暑假,镇上开了第一间网吧,父亲给我钱,让我去上网,他很支持我去包夜玩电脑。时隔多年,我问父亲,当时不害怕我变坏吗?他说我那时候太乖了,整天看书,他担心书把我看傻了。、大学时学校图书馆地下室的网吧充送50,一小时一块五的网费,每个月父亲都会给我多打点钱,让我多玩电脑。因为不想去当地理老师这行,我彻底放弃了专业课的学习,花了很多时间在QQ英文聊天室里闲聊,学网页制作,Flash......从图书馆借了很多电脑方面的书。也是在父亲的一路鼓励下,我在大二的暑假,开始尝试搭建西安大学生英语俱乐部,整个假期,几乎每天都待在网吧里,学习各种搭网站的知识,有问题就在网络上问陌生的技术大神,加了很多群,搜集各种教程,花了65块钱,从老师那里,买了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nianqinga.com/jwssyg/9862.html